close
最強大腦 合肥聚“慧”



劉鳳鳴

合肥德益潤邦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單光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張清林

江蘇中興西田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馮新華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

唐珮虹

天津派爾尼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牛艷輝

蘇州拓博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大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正台灣電動床工廠

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文具用品


在合肥投資過程很順利

研發的糖尿病功能食品今年將投放市場

國傢“千人計劃”特聘專傢、合肥德益潤邦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鳳鳴告訴記者,一年前,自己在合肥投資設廠,主做糖尿病功能食品,投資過程很順利。“政策、資金支持、場地、註冊,這些程序都有政府部門前前後後幫忙辦妥。可以說是開瞭一路綠燈。現在已拿到瞭許可證,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投向市場。”劉鳳鳴告訴記者,自己研發的產品在國內尚無先例。“我們拿到瞭專利,但是對市場並不瞭解,讓消費者接受還需要時間。”

“糖尿病的治療方式是吃藥控制血糖,不過,現在有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發病並非因為胰島功能有問題、胰島素不足,而是人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瞭。”劉鳳鳴說,“本身胰島素水平是正常的,我們的技術可以讓這一部分群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恢復正常水平,從而逐步離藥。”

劉鳳鳴告訴記者,其研發的產品是代餐,患者需要在正常飲食之外,一日2-3次補充糖尿病功能食品。“連續吃5個月以上,差不多10%-20%病人可以停藥也能維持血糖。膳食纖維是維持胰島素敏感性的重要因素,通過用代餐大量補充,可以實現效果。”

“我們也在和一些醫院合作,希望能給適合用這種治療方式的患者給出一個完整的方案。”劉鳳鳴說。

期待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與合肥有更多合作

此次來合肥參會的學術大咖中,也有許多年輕的面孔。“80後”單光存就是其中一員,他在2016年入選中組部國傢“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已第三次來合肥的單光存表示,合肥市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每次來都能給他驚喜。“從北京到合肥隻花瞭4個小時,現在合肥的交通非常便利。”單光存說,“未來,地理限制會越來越小,合肥有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未來發展前景會很廣闊。”

對於人才創新,單光存認為,合肥高校眾多、科技資源雄厚,可依托如中科大等一批知名高校,重點突破一些專業,靠大學的發展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他介紹,自己所在的單位目前也在安徽設立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創新研究院,希望能在合肥落地生根,引入更高層次的技術對接和人才合作。為合肥的創新型大學建設隊伍,又添一支勁旅。電動床

單光存透露,自己的研究領域方向主要為量子傳感和智能裝備與機器學習。“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已是行業翹楚瞭,有很多需要交流合作學習的地方,也期待未來與合肥的人工智能領域有更多的合作。”

作為青年人才,單光存認為,地區性的事業前景和待遇是吸引人才“嫁”進合肥的聘禮。“合肥市目前的扶持力度很大,很多高校對人才也有配套的服務政策,也有助於打造人才集聚效應。”

合肥人才資源豐富要用“集聚效應”留住人才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合肥瞭,合肥這幾年發展得十分迅速,每次來合肥都有不一樣的感受,環境越來越好,交通越來越便利,產業也越來越發達。”江蘇中興西田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國傢“千人計劃”特聘專傢張清林告訴記者。

張清林是鍛壓裝備領域的專傢,他告訴記者,自己對合肥的企業一直都有關註。“像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發展得非常好,無論是生產、銷售還是安裝、維護各類的鍛壓機械,他們的技術都已十分成熟,是高端制造業的‘合肥名片’,尤其是液壓技術,在國內已經名列前茅,我們之間有很多的技術交流,合鍛公司的很多中層幹部也經常來我們公司交流學習,在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合作,這一點值得期待。”張清林說。

張清林註意到,近年來合肥對於人才愈發有吸引力,很多年輕人願意選擇落戶合肥。“這幾年,在外工作的很多安徽本地的專傢人員、技術工人都‘鳳鳥還巢’,陸陸續續地回來工作,優越的政策和良好的科研環境是吸引他們回歸的最大因素。”

談到合肥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張清林說:“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都是一流的院校,這些院校的學子都是優質、豐富的‘人才資源’,如果想把他們留住,應該拿出更好的政策、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發揮‘集聚效應’,讓他們樂意留在合肥,為合肥的發展‘添磚加瓦’。”

學術成果轉化要經得起“等待”

“我所在的浙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一個很新的學術單位,隻有8年歷史,主要是做基礎研究。”馮新華是國傢“千人計劃”特聘專傢、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馮新華研究的領域包括分子、細胞水平並結合動物模型,探討信號轉導網絡、磷酸酶組和蛋白質翻譯後修飾。

“學術成果的轉化,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要做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馮新華認為,學術研究不能急著“見效益”。“以醫藥領域來說,美國這幾十年發展得很快,因為美國對於基礎科研的投入是不計回報的,在一段時間之後總會有回報。現在我們有些領域的基礎研究還是比較薄弱,不能一味強調轉化研究。”

馮新華告訴記者,自己也是合肥的“常客”。“近幾年常來,主要是和中科大進行學術交流。合肥以前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不大,現在在老城區、巢湖等地都有所佈局,發展很好。合肥給我的印象超出我的想象。”

期待助推合肥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哥倫比亞大學全額獎學金博士、世界500強默沙東公司高級工程師,費城都市地產投資公司創始人……作為國傢創業類“千人計劃”特聘專傢,唐珮虹表示,非常希望把自己公司掌握的技術在合肥進行推廣應用,並參與到這個城市的發展建設中來。

2010年4月,有著豐富海外經歷的唐珮虹選擇回國創業,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產業園區註冊成立瞭天津派爾尼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事防腐塗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以及建築行業綠色環保塗料的研制和推廣應用,並憑借科技優勢迅速占領市場。

唐珮虹舉瞭一個直觀的例子:在我國,換熱器的維修和維護費用每年可達千億級,而防腐塗料的使用,可大大節省這一開支。未來,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前景的。目前,唐珮虹還在與另外一位“千人計劃”專傢進行合作,在水環境治理方面進行攻堅突破,目前相關技術已經在全國20多個案例中取得瞭很好的效果。

“除瞭科技有優勢之外,合肥市的生態環境也很好。”唐珮虹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在安徽開展相關業務,但是非常希望今後能與合肥市環保、水務等政府部門多多溝通,與合肥本地的一些環保企業進行交流,把自己的技術優勢推廣到合肥這座城市,參與合肥市生態環境的發展,助推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對合肥這座城市我是有一種向往的”

美麗、知性、溫婉,站在記者面前的這位女性顛覆瞭很多人對女科學傢的認識,牛艷輝是畢業於美國TexasA M大學的化學材料專業博士,曾就職於美國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目前是蘇州一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傢。第一次到合肥來的她很興奮,“我對合肥是有一種向往的。”

她告訴記者,“我的哥哥是中科大畢業的,時常聽他提起合肥,讓我對合肥有瞭不一樣的感覺。”而最近兩三年,牛艷輝也從多種渠道得知合肥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我的感覺中,合肥有趕超國內很多一線城市的趨勢,一直期待著要來,這次來之前也是做好瞭功課的。”

所以,她已經提前選好瞭1月21日的參觀路線,“我要去看看合肥的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這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時間有限隻能選擇一條線路,不然我都想去看看。”

2011年,牛艷輝回國在蘇州創業,由她領銜研究的“全效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添加劑”用瞭一年時間就開始正式量產,產品比現在通用的改性瀝青技術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且簡化瞭施工工藝。“我們的新材料主要用於道路建設,節能環保,我想這是很多城市都需要的。”她說,如果有機會,希望電動床能跟合肥有合作。

對於選擇一座城市的條件,她說,“首先要看聚攏效應,我要考察一個城市時,我會先看自己這個行業的上下遊,能不能提供全方位的合作。”其次,還要看一個城市對人才的重視,因為一旦在一個城市落戶,就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的傢庭,這包括安傢、醫療、上學等全方位的問題。

建議合肥大力引進創業型人才

“過去十年間,合肥在各個領域取得瞭迅猛的發展,發展成就有目共睹。”談到合肥初次印象,中國科學院院士、“千人計劃”專傢陳大可給予瞭高度評價。陳大可建議,合肥市在推進創新發展的過程當中,應大力引進創業型人才。

陳大可目前是國傢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是海洋方向,在海氣相互作用和厄爾尼諾預測方面成果斐然。陳大可表示,目前合肥是科技“重鎮”,“做基礎研究的都很羨慕合肥有這麼多創新平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有著多次“千人計劃”評審經驗的陳大可,多次來過合肥,聊起引才方面的話題,也是滔滔不絕。陳大可認為,合肥在引才方面有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這有利於人才落地生根。

“中科大吸引力很大、校友凝聚力強,台灣電動床工廠目前已成為高端人才匯聚基地。”通過分析人才結構,陳大可發現,“目前在合肥的人才主要是以創新為主,創業為輔。創新型人才可以提供很多技術,而創業型人才可以利用創新技術發展經濟,為合肥建設貢獻力量。”

“合肥再次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大創業人才的引進,讓創新和創業一起大展拳腳。”陳大可說,創業型人才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並且掌握瞭較好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的創業知識與創業技能,具有發現機會、把握機會的能力和創造業績、創立事業的潛能。

合肥的文化要想“走出去”廬劇可以是一面旗幟

“合肥有很多好的文化,等待著我們去挖掘。”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陳正哲是“千人計劃”文化藝術領域的專傢。因為這次專傢聯誼會,他第一次來到合肥市,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合肥市的優秀文化的發展情況。

“優秀的文化,不管多少年都能流傳下來,影響一代又一代人。”陳正哲說,“合肥這幾年經濟發展得很好,文化就是錦上添花的好東西。”

“這幾年我們談文化自信,從國傢層面上講,就是要讓各種形式的好的作品演繹、傳播出來,與此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把好的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他們能夠接受、喜歡。”陳正哲認為,如果把文化自信落實到各個地區,那最重要的就是怎樣傳承和發揚地區的優秀文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覺得不錯,拿得上臺面的東西,這就需要好好地挖掘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

“安徽的黃梅戲、合肥的廬劇都是很不錯的戲曲文化。”在陳正哲看來,“文化要發展,人才也是關鍵。”對於黃梅戲、廬劇這樣的地區優秀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一流表演和創作人才去演繹、傳承,將他們以更加精致的姿態呈現在舞臺上。

陳正哲說,安徽文化要“走出去”,就要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比如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音樂”的黃梅戲。合肥的文化要想“走出去”,廬劇可以是一面旗幟。“廬劇的影響力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需要一大批好的創作和表演人才,將廬劇傳播出去,吸引更多觀眾的目光。”

A02-05版采寫:晨報首席記者方佳偉晨報記者琚園園於巧妮見習記者王駿超侯夢夢實習生崔志遠攝影:晨報記者高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l220j3r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